双拥是指什么?

双拥,指的是忠诚保卫祖国、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双重拥护”。这个词汇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旨在加强军民融合,构筑军民团结战斗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广泛开展军民共建、联防联控、征战保障、家国同心等活动,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国防观念。

双拥的重要性

双拥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都是建立在强大的国防力量和高昂的国民意识基础上的。只有人民对国家安全有高度的认识和关注,才能在国家面临危机时保持冷静、坚定、自信,挺身而出,不断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同时,双拥也是军民融合的重要体现。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安全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和内部威胁,对军民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军民鱼水相亲、通力合作,才能够取得战场上的胜利,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双拥的实践意义

双拥是具有广泛深刻的实践意义的。它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还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一是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民族团结。双拥旨在促进军民团结、增强国家向心力。只有国家和人民在困难时刻保持一心一意的团结合作,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是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双拥可以深化军民资源的互动,促进技术研发、产业升级、产权转化和成果转化。同时,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性和创造性。

双拥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军民融合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未来双拥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注重军民融合的深化发展。双拥要注重将军民融合从资源互享、产业协同发展向战备建设、作战制胜等方向转变,并以此为主攻方向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强化科技保障。双拥意味着军队和社会的相互深化,增强了国家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成果的共享和协作,将更有效地推进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三是强化综合保障能力。双拥时代下,如何在保障人民安全和国家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双拥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将进一步加强综合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的推进。

结语

双拥是广大军民同胞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和世界第一人口的大国,中国需要有更稳固的力量来捍卫和谐稳定。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民众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每一个人都应该对双拥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共同维护祖国的安全和繁荣。

双拥是指什么

双拥,指的是军民两支队伍,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一支受人民拥护、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和一支人民武装力量。它是党的军事路线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

双拥工作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形势下的一项工作,军民融合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双拥就是实现军民融合的手段之一。双拥工作不仅关注军队存在的需求,也关注人民群众存在的需求,强调军民融合、共建共享、官兵一家。双拥工作在推动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融合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打造良好的军民关系是这项工作的核心目标。

双拥的意义

双拥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双拥工作能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凝聚全国人民围绕党中央,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其次,双拥工作有助于加强军队和民众之间的联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军队是神圣而峻岭的存在,但是通过双拥工作,能够让军队更加亲民,让民众更加关心支持军队,缩小军民之间的差距。

最后,双拥工作还有助于优化社会环境,推进国家的发展。这是因为双拥工作将会激发全社会的爱国热潮,增加一个国家的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

推进双拥工作的途径

推进双拥工作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拥军优属的支持力度。政府可以考虑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比如购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以此来鼓励军人及其家属的发展。

其次,学校可以增强对军事教育的关注。学校可以开设军事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养成爱国爱军的情操,从而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

最后,媒体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宣传弘扬军民融合的精神。媒体可以多讲述揭示军民融合的正能量故事,比如像同上等证、苏州武警支队杀敌救援英雄故事这类典型事例。这样能够更好地弘扬军民融合的正能量,推动军民融合的发展。

结语

双拥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工作,它的意义在于实现人民、国家、军队之间的紧密联系,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同时,在推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过程中,加强军民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并且持续加强双拥工作,使其尽可能地发扬光大。

双拥是指什么

双拥一词源于“双重关怀,军民鱼水情”,指的是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军队和拥军优属工作的良好态势。在中国,双拥活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进一步增强全国人民对军队和国防事业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关心军人、优属工作的优良传统。由于双拥活动本身不断拓宽和深化,双拥的内涵、范围及其意义也在逐步扩展。

双拥的内涵和价值

双拥不仅是一种表达军民鱼水情的习惯语,它更是体现人民军队深受人民爱戴的重要标志。军民关系好,就能使军心稳固、士气高昂,激发爱国热情和创新能力,增强拥军优属工作的广泛性、党性和群众性,形成全社会支持国防、拥军的良好氛围。因此,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双拥活动,弘扬军民团结一心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国家安全防御力量和军队战斗力。

双拥活动的形式及其作用

为了深入实践“双重关怀”原则,中国部队和地方政府从199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双拥活动,如赞助军营、走访慰问、向军人颁发荣誉证书等。这些活动都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增强了人民军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军人的艰辛生活和自我牺牲精神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尊重,人民群众和企业单位“亲企帮军”、“亲民饮水思源”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志愿者、捐赠者、赞助者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双拥活动的推广与进一步发展

当前,中国的双拥事业正面临更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推动双拥活动广泛开展的同时,需要改革、创新和促进双拥事业的优化升级。这意味着,双拥工作需要继续采取更实际、更有效和更有活力的措施,增强双拥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军民融合,推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模式和新体验,使双拥事业更好地服务军民,推动军民共建美好中国。

综上所述,双拥是指人民群众和政府支持和关心军队和拥军优属工作的良好态势。双拥活动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军民关系。在未来,双拥工作需要不断拓宽和深化,加强军民团结,落实军民共建共享理念,使双拥工作更有价值、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