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一鼓作气&34;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原文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典故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次著名战役--长勺之战。
公元前684年齐国进攻鲁国,鲁国在曹刿的建议下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当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时鲁军按兵不动,等到齐军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有所衰减,这时曹刿认为时机已到便让鲁军出击。鲁军士兵们因为长时间的等待和憋屈,一旦得到出击的机会便爆发出了极大的战斗热情和力量,一举击败了齐军。
曹刿在战后解释说作战靠的是士兵的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勇气最旺盛;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就开始衰退;到了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就消耗殆尽了,所以他等到齐军第三次击鼓后才让鲁军出击,正好抓住了齐军士气最低落的时机。
&34;一鼓作气&34;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做事时要趁一开始精力充沛的时候全力以赴,以求一气呵成。这个典故不仅体现了《左传》的作者对于战争心理学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智慧。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