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诗点评

杜甫的诗歌,晚年有些写的有点悲凉气。

比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这两句诗作于夔州,写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夔州滨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

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一副秋天的景象,滚滚而来长江奔流不息,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十分的贴切。

这一首诗歌起句就很悲凉,写到风很急,天又高,远处还有猿猴的悲哀的啸声,水清沙白的河边有鸟儿盘旋。

无边落木是一片秋天萧瑟的感觉,落叶缤纷满地,这里其实有隐喻是什么呢~就是隐喻作者自己已经趋入老年,事业上也很难有进步了,用树木入秋后的状态表现自己的情况,十分的入理。

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

作者?一辈子?命运多舛?,其实?都是?一些?底层的?官职?,但是?不妨碍?作者的?上进?心?, 他?位?卑?未敢忘忧国,虽?处?江湖之远?,亦?忧国忧民?,饱含?对?百姓颠沛流离?生活的?同情?。?他可以?说得上是?真正?的为?民?所?系?,真正的?为民所想?,真正?的?爱国主义大??诗人?。

虽然?,现在?已经?隔了?这么多年?,但是?杜甫?的?著作?一直?很?流传?,与?李白?称为?唐朝诗?歌的?双子星?。

其实?,他们?都是?一个时代的人?,而且?又?都是?好友?,诗?友?,感情真挚?,真情流露?,互相?写?诗歌?赠送给?对方?,杜甫写?过?《秋末?怀?李白?》等诗歌?,甚至?李白?死?后?也写了?怀念的?诗歌?,真情不忘?,令人感动?。

这首?诗歌?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了?四年了?,但是?作者的?生活?还没有安定?。他?投靠?的?严?武又?去世了?,作者?又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了?,好在?有?当地?督?抚?照顾?,生活?能过得去?。

但是?面对?自己?多?病?的身体?,世事?的?难料?,作者?不免?有一点?悲伤?的?情绪?,这些?都在?诗歌?里?表露?出来了?。其实?,无边?落木?萧萧?下?,就是?作者?老?境的?表达?,只不过?用的?是?隐含?的文词?,一般人想象不到?而已?。

这里?又?进一步?写了?,万里?悲秋?如?过客?,更加?突出?秋色?的?萧瑟?,一片?萧瑟?,万里?悲?秋?。后面一句?: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都是?在写自己的?情况?,岁数大了?近?六十?了?,却?还要?登临?高?台?,去?登高?远望?,看那?无尽?的?长江?,奔腾的?流水?,一往无前?,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想象?,给人以?启迪?……

最后两句?大家看?: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多么生动的写出了自己的当时的处境。

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

本诗格调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诗歌就点评到这里,谢谢大家。

参考了一些资料,也向资料提供者表示感谢。[爱慕][爱慕][爱慕]

(图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