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峰塔的倒掉》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听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初中《语文》第4册 人教1988年版

作者简介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写于1924年10月28日,正是雷峰塔倒掉的一个月后。作者写作此文时,上距辛亥革命13年,下距五四运动则仅5年。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两千年来的皇权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特别是同时进行的新文化运动,虽然对封建思想、封建道德进行了有力的冲击,但也远没有将这些污泥浊水涤荡净尽。1924年冬,正是北洋军阀政府加强其反动统治,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革命斗争也日趋高涨的时候,鲁迅恰于此时发表此文,大题小做,借题发挥,其意义是远远超过了批判封建礼教的范围的。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代表作:《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