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基地推荐——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原为清末湖北咨议局旧址,位于武昌阅马场,东抵武昌路,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1909年动工兴建湖北咨议局,建筑式样为西式,仿日本议院建筑风格,以为议员办公之地,并同时在主楼后建议员公所,供议员起居休息之用。1910年竣工,耗银2万6千两。1938年,议员公所大部分建筑毁于日军炮火,仅存部分南楼和东墙。

清政府为了应对自身统治危机,采取改良性措施,推行新政,设立“咨议局”,就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举措。当时的“咨议局”类似“省议会”,但不是正式的省议会,是为将来的省议会做试验的机构。1908年7月,慈禧太后以懿旨公布《咨议局章程》,同时命各省总督巡抚马上筹办,一年内成立。《咨议局章程》公布后,各省通过投票选举产生了咨议局。

当选议员的多半是地方绅士名流。议长大半为较知名的地方绅士,不少人又有一定的新学背景。如江苏咨议局的议长是著名的状元实业家张謇;湖南咨议局议长是进士谭延闿;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湖北浠水人,1904年中进士,授法部主事,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1906年获官费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法律系毕业。这些人都是晚清政坛的活跃分子。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起事,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就在咨议局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以黎元洪为都督,下设军务、政务、参谋和外交四部。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清朝统治顿时瓦解,封建帝制也随之终结。

湖北军政府通过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为原则的政权根本法。它明确规定,“中华鄂州人民,以已取得之鄂州土地为境域,组织鄂州政府统治之。人民一律平等,享有选举与被选举、言论、著作刊行并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迁徙、保有财产、营业等自由权利,保有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搜索”等。国家由人民主宰,自由、平等加以立法,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现在,在“红楼”里复原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包括谋略会议室、民政部、军务部、军令部、外交部、招纳处办公室等。1961年,这里作为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该馆陈列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其中《基本陈列》分为《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湖北咨议局史迹陈列》《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导览》《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大门前广场中央,竖立着一尊1931年由著名雕塑艺术家江小鹣设计塑造的孙中山先生铜像,雕像后便是纪念馆的大门,两面铁血十八星旗,寓意为全体汉族同胞团结起来,以“铁血精神”推翻清王朝。

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像一座座压在饱受苦难和折磨的中国人民身上的大山。腐朽无能的大清王朝也毫不做为,风雨飘摇,民族和社会危机日益深重。觉醒的仁人志士们前赴后继,寻找救祖国救民族的道路。然而,洋务运动的夭折、戊戌变法的幻灭、清末新政的破产,义和团,自立军,立宪运动……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探索,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救国救民绝不是一蹴而就,也绝不是照搬西洋,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我们当倍加珍惜。

这组“条约墙”,体现了当时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大清

王朝已垂暮,社会动荡,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900年6月,迅猛发展的义和团运动严重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英美德法俄日奥八国组成联军,以“保护使馆”的名义攻下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对中国危害最为深重的《辛丑条约》。此后,东三省成为俄、日的势力范围,易患至深。

1896年,谭嗣同写下《有感》,表达了他对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痛,和对清王朝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愤慨。

百年辛亥,风云激荡。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伟业,彪炳千秋,为世人所缅怀。自民元以来,人们即以各种方式纪念辛亥革命,保护修缮旧址遗迹,召开纪念会、开展学术研究……

百年峥嵘,百年巨变。首义之城武汉传承“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已初步建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商贸重镇,日益显现出生态武汉、科技武汉、人文武汉的特质。展望未来,首义之城武汉将谱写时代发展新篇章。

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党建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教师培训、研学,首选武汉华仓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