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的一场规模庞大的反抗统治的起义。它开始于755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等领导的大量叛乱者发动,最终导致了唐朝政府的垮台、东方板荡以及中华大地长达十多年的骚乱。

起义起因

此次起义的原因很复杂,起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唐朝朝廷腐败透顶,官僚们占据了大量的财富和权力,民众普遍陷入贫困和绝望的状况;其二是唐朝在征战中大量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政府财政状况低迷,军队的后勤和从属机构也变得薄弱不堪。

著名领袖

安史之乱的领袖有很多,但其中最为著名的要属安禄山和史思明。安禄山部将史志鸟立足于神策门,另一面开始夜袭宫城、屠杀德宗和群臣。唐德宗本人也几乎险些被他们害死。后来,安禄山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收到了著名贵族李唐的支持,暴动军队一路南下,在半年内一口气夺下了扬州、会泽等多个关键点。

反击与平定

唐朝朝廷开始调集大量兵力进行反击。著名的唐朝名将韦庄应征军队,在河北的北方虽然取得了些许胜利,但是在大规模进攻中却遭到了严重挫败。唐朝政府在保障后方稳定、加强拉拢与联盟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经过数年征战和劫难,唐朝终于在763年由当时的宰相崔玄靓镇压了这次叛乱。尽管唐朝在这场战争中胜利了,但是死伤惨重、资源浪费、封建统治体系遭到了毁坏和重写,对于其后的唐朝、宋朝甚至整个中国历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