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湖北省,是一所以生态工程应用和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院创建于1973年,前身为湖北省农村干部管理学校;1997年升格为省属本科高职院校;2004年校名更改为现名,是全国高职院校示范性应用技术学院。经过近50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重点学院之一。
学院规模
学院占地面积3600余亩,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各类教学仪器设备现代化、完善;拥有各类师资400余名,其中中高级职称2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近百人,教师队伍具有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硕士生导师、省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的特级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市级优秀教师1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教师达20人以上。
专业设置
学院现设有13个二级学院、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3个湖北省高水平特色专业、2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文、法、艺、教育7大学科门类,学院以“生态环保、农林工程、土木工程”三大学科著称。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土木工程技术”等专业入选湖北省高水平特色专业,农学系被评为湖北省教育厅“2014年省级特色学院”,生态环境与能源系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林学系入选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城市建设及绿化工程系入选“国家级工程技术教育标准实验室建设单位”等。
人才培养
学院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新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校学生在各种大赛中多次斩获金银铜奖。近年来,学院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坚持“改革创新、协同发展、服务经济、特色突出”的办学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全景校园、全过程管理、全程服务、全体参与”的“四全”发展模式,切实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整体素质。
校园文化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自治创新教育,形成了“和谐校园、健康成长、自由拓展、开拓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校园内举办的一系列文体活动,如“阳光体育节”、“生态工程文化艺术节”、“回馈社会”公益活动等受到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未来目标
学院将秉承“创新、实践、奋斗、共赢”的校训,深入推进高水平学院建设和一流职业教育改革,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生态工程特色的高水平职业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资源。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原为湖北省园林学校,历经多次改制发展至今,已成为一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特色、以工科专业为主阵地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山清水秀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竹山路,占地面积近1000亩,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院特色
作为湖北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大量的行业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学院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注重工业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优化了专业课程设置,开设了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本科和专科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掌握各类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受到了各行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学院教育实践与科研工作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鼓励学生深入实践,拓展专业知识。学院积极推进校地合作,与各类行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善的实践活动。同时,学院注重科研工作,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项目,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师资力量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院教师中有教育部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获得者,同时还有各类高级职称教师和行业专家。他们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
学院荣誉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充满荣誉的学校。学院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年来,学院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学院”、“湖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学院”、“宜昌市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秀人才培养基地”等荣誉称号,并荣获全国人社系统“最美岗位·最美职工”和湖北省教育工作先锋称号。
毕业生就业及影响力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十分优秀。近年来,学院逐步优化了教学质量和专业设置,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使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以上。学院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为各类环保企业、工程建设、资讯技术和公共事业等行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深受雇主和社会广泛认可。
总结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其环境保护技术和工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行业技能型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