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培养未来的教育家

合肥师范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重点本科院校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所师范类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近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未来的教育家,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和教育人才。目前,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精品课程、29个省级精品课程和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科专业——涵盖教育及其他领域

学校现有18个二级学院,涵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教育学科为学校的优势学科。此外,学校还拥有“工商管理”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部“农村教育发展与管理”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以上水平科研和教育成果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尤其在基础教育发展和中小学教育改革方面成绩斐然。

师资力量——汇聚教育领域精英

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育家和专家学者,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截至2021年,学校共有2180名教职工,其中教授427人,副教授786人。其中,有56名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和省级“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师生生活——营造温馨和谐校园环境

学校生活配套设施完善,拥有各种类型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室内外运动场等设施。学生宿舍区环境优美,每个寝室均配备有独立卫生间、洗手池等基本设施。学校还设有多个不同风格、口味的食堂,为师生提供丰富的饮食选择。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文艺汇演、运动会、心理健康讲座等,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

国际交流——连接全球教育精英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学校会选派一批优秀学生和教师到海外进行交流学习和教学研究,同时,也会吸引来自全球的优秀学子和学者来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未来展望——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未来,学校将会继续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在师范类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领域建立更高的品牌价值,加强教育高质量发展,阔步走向高水平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

合肥师范学院介绍

合肥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学科基础雄厚、师资力量较强的本科院校,创建于1952年。先后成为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普通本科高校、首批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授权单位、优秀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基地等。

学校占地3032亩,建筑面积139.5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优美、碧树葱茏、鸟语花香。学校有26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硕、博三级学历教育,涵盖文、史、哲、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近3000人,在校生近3万人。

合肥师范学院的发展历程

合肥师范学院的前身为安徽省立师范学校,前身始建于1928年,是湖南省长沙师院借调安徽,为促进皖南教育发展而设立的副校区,因时称安徽省立沪宁贵三师范学校长沙分校。抗战胜利后,赤子之志的老师们回到家乡,先后在当时的宿州、淮南、安庆等地从事教育工作。1952年,为适应新中国的教育发展需要,安徽省政府决定以原淮南师范学校为基础创办合肥师范学院。

建校初期,学院仅有文科、七十几个教师和不足400名学生,师资力量稀缺,硬件设施简陋。然而学院自有激情,充满创造力的教职工和学生们却顽强拼搏,顺应时代的潮流,深入学以致用,实践着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并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成就斐然。

合肥师范学院的学科建设

合肥师范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注重本科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规划学科布局,着力打造学科优势特色品牌,形成了涵盖文史哲教、管理、理、工、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涉及53个本科专业、1个“五年制本硕同步”教育硕士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等层次齐全、专业设置合理的学科体系。

学校拥有“教育、社会科学”两大省级“特色学科”,“安徽省民族教育研究基地”和“安徽省高校优秀教师教育培养基地”,涌现出“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省高等教育精品课程”“省重点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等,达到了“本硕博相衔接、特色鲜明、优劣互补、错位发展”的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合肥师范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合肥师范学院秉承“以师为荣,以教为魂”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并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现有专任教师近250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43%。

学校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确立了收购国了名校教学经验、组建优秀教师培养群体、建立全员教育教学培训体系、推进中青年教师培训和研修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务管理改革,搭建了教学分组、课堂教学观摩、专业评估等多重支持机制,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合肥师范学院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合肥师范学院秉承“教学为基、科研为后劲、服务为目”的办学方针,坚持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研究内容涉及社会伦理、教育规划、文明建设、信息技术、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成果覆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

学校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不断涌现。在各级重点学科排名中,学校多次获得前列。同时,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先后为国家、省部级政策研究、宏观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咨询和决策参考。

结语

作为一所师范类高校,合肥师范学院不仅是培养优秀师范生的摇篮,更是通过严格的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和深入的社会服务,着力为建立美好的社会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相信,在学校领导、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未来会充满希望和机遇。

合肥师范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成立于1972年,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以师范特色为主的本科院校。学校占地面积247.88亩,建筑面积69.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学校现有硕士、本科、高职三个层次,开设48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历史、艺术八大门类。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7,000余名,硕士研究生310余名,高职生3,000余名。

学校文化

合肥师范学院的校训是“博学、笃志、明德、尚善”,蕴含着学校人的精神宗旨和教育理念。师生们秉承着“敬业、创新、合作、担当”的校园精神,以“立德树人、知行合一、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为办学方针,注重学生成长与个性发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师生关系,形成了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深受社会和学界的赞誉。

师资力量

作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的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0余人,博士研究生以上学位296人。学校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教师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学校的师资力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与认可。

学科建设

学校依托国家“211工程”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平台,积极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和办学质量。现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学校还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推进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促进学科交流与合作。学校的学科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扬。

科研实力

合肥师范学院坚持把科学研究作为支撑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推动科研创新和技术转化,加强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的研发工作。学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获得了各类科研成果1500余项。

校园生活

合肥师范学院弘扬“校园在家、师生亲情、感恩奉献”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自由开放、人性化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建有各类运动场馆和健身设施,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和体育竞技活动,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体育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还建立了“学生关心服务中心”,定期组织“走进家庭”、“春风行动”、“阳光关爱”等爱心公益活动,积极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意识。

校园风貌

合肥师范学院校园建筑风格清新素雅,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环境卫生整洁,文化氛围浓郁。校园内现有数十个教学楼、科研楼、行政楼、实验楼和艺术楼等,设施先进、功能齐备,满足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需要。学校还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和塑造,校园内建有“博学堂”、“书香广场”、“文明之道”等文化场所和纪念碑,展现了学校文化和校园精神。

未来发展

未来,合肥师范学院将继续坚持“和谐旷达、协同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学校将以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姿态拥抱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