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介绍
云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是云南省属高校之一。学校现设有21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院系,涵盖文、理、工、农、管、经、法、教育、体育等多个学科领域。学校占地面积2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69万余册。学校现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教学团队。截止2020年,学校师生总数达到2.4万余人。
学校历史沿革
1938年,云南省政府在滇池之滨创建了云南省立师范学院,作为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军事政治机构之一。1958年,学校迁至昆明市西山区南岸邮电山办学,并更名为云南师范学院。1962年升格为本科高校。1985年被确定为“云南省重点高校”。1995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学校办学特色
云南师范大学拥有较高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技术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教授500余人,副教授800余人;拥有一支500多人的国家级和省级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教授,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骨干教师。学校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强调实践创新。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开设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实验基地和人文交流实习基地,让学生深入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
云南师范大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成立了“云南师范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将文化建设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实现了文化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三者的协同发展。学校秉承“笃学厚德、博雅求实”的校训,提倡“大爱、尚德、力行”的校风,推行“善思博学”的教育理念。学校围绕文化精品、文化服务和文化人物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了“文化路”、文化名师讲堂、校园艺术季、云师大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学校的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国际化发展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化办学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育国际合作团队,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等院校开展了广泛全面的学术交流和教学合作,派出留学生数千人次,聘请外籍教师300余人,主持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00多项,推进国际化教育拓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云南师范大学未来展望
云南师范大学将着眼于“建设国家特色一流示范性师资培养高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中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更深入、全面、高效的工作。学校将始终坚持“面向全国、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牢记“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造和谐幸福云南作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师范大学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前身为国立昆明师范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云南省共建高校,入选了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占地面积超过3800亩,拥有22个二级学院、96个本科专业,覆盖理、文、法、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学校现有学生近4.5万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分别有3.7万、8700和900余名。
校园环境
云南师范大学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池风景区内,校园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校园内大片的青翠植被和湖泊景色十分引人入胜,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图书馆是国家级大型图书馆之一,馆藏量逾130万册,阅览室面积达1.7万平方米,还提供数字化阅读服务和一些特色活动。
师资力量
云南师范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校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正高级教师600余人,副高级教师140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名。学校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担任聘请教授和客座教授。教师们不仅扎实的学术功底,还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实力,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人文特色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注重人文关怀的学校。学校开设了多门人文课程和选修课程,如国学、文学、音乐、艺术等,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学校秉持“爱世界、爱生命、爱人民”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的人才。学校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当地社区和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教育援助和社会服务。
科学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在教育、地理学、民族学、生态学、散文等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研究水平和重要影响力,目前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群和科研平台。学校不断鼓励教师们开展科学研究,建设了多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培养了多名重要学术成果获得者。学校还与多个国内外高校和机构开展科研合作,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广。
本科教育
云南师范大学注重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努力打造“双一流”本科高水平学校。学校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教材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学校还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实践,开展创新创业等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目前,学校本科生中有众多优秀毕业生和研究生,走向科研、教育、政府和企业等不同领域。
国际交流与合作
云南师范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目前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学校招收了100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同时也积极鼓励和支持本校学生走出去,参加交换项目和国际学术会议。学校还开设了多门国际化课程,如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培养具有世界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大学文化节
云南师范大学每年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校园文化节,全校师生踊跃参与。文化节上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文艺比赛、运动会、科技展览等。这是一个展示学校文化,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平台,也是一个展示学生才华和探索兴趣的机会。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多个社团和协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结语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教育机构。学校通过努力打造精品课程、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学校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致力于成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和服务社会发展的领军高校。
云南师范大学: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云南师范大学作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位于昆明市呈贡区,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本科硕士并重、具有师范特色的重点大学。学校秉承“学贯中外、德、才、体全面发展”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面向世界、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学校现有23个学院,设有98个本科专业、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9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科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艺术学等10大类学科。
教学质量:始终保持高水平
云南师范大学以教学为本,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设有教育部精品课程10门、云南省品牌专业36个,曾获教育部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金奖4项、银奖2项、优秀推广奖5项,教育部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多年来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为地方及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科学研究:成就斐然
云南师范大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研究方向和团队。学校现有1个高水平团队、1个省级交叉学科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音乐人才培养与创新研究基地,拥有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平台、设备和实验条件。学校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和校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师资力量:专业丰富经验丰富
云南师范大学拥有一支师资力量强大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职教师的45%,副教授以上职称占全职教师的70%,教授、博导82人。师资队伍中有不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云南省高层次人才、“云岭学者”特聘教授、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知名学者和优秀教师。
学生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引领
云南师范大学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希望培养出立志德才兼备、以人为本、关注社会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学校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规律,实施以学科为基础、整体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参与多门面向全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学习,同时开设了大量的学科专业必修、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学校积极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为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更为广泛的选择。
校园文化:多姿多彩神秘奇妙
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充满神秘奇妙的色彩。学校建设了以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为基础,以“百校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为灵魂,以学术、文艺、体育、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为载体的特色校园文化,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文化基因。学校每年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学生艺术节、毕业晚会、校运会、社会实践活动等,既丰富了校园生活,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未来展望:致远方,让梦想飞扬
在未来,云南师范大学将继续发扬“学贯中外、德、才、体全面发展”的校训,深入实施“创新引领,服务全局”的办学战略,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学校将继续秉承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