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纪念屈原的死亡,同时也会进行各种民俗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而端午节与诗歌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古诗词都与这个节日有关。

唐诗中的端午

唐代诗人杜甫有一首诗叫做《登高》,其中就有这样的一句“致此盛会中”,指的就是端午节这个盛大的节日。“盛会”指的是人们隆重纪念屈原的活动。同时,杜甫的另一首诗《端居》中也有描写端午节的句子:“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分得最开时”,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当天的天气和景色。

宋诗里的龙舟

而在宋代,端午节的龙舟赛已经成为一种群众文化,于是有许多诗人将龙舟的活动写入诗歌之中。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但其实这首诗是写元宵节的,因为元宵节和端午节都有夜晚放花灯的习俗,所以很容易混淆。

现代文学中的端午

在现代文学中,端午节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废都》中,便有一场生动的龙舟比赛:“在五月初五的上午,各家的龙舟齐聚河畔,比赛就要开始。搭桥者在上面疾走三回,撤桥者在舟尾快速地起桨,一旦听到裁判的吹哨声,穿过桥的龙船就会全力爆发,疾速飞行。”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节日氛围的节日,诗歌也为这个节日带来了更多的艺术和文化内涵。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端午节和诗歌的关系都是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