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杨万里是明代武进(现属于江苏无锡)人,曾任四川署理巡抚。这首《春江花月夜》是他一生中最为著名的诗歌。

描写自然

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形象地描绘出春江的壮阔与顺畅,海上的月亮则仿佛是春江的影子,两者共生共存。接下来,“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句,表达出春江之广阔无垠,月亮的光芒无处不在。

诗中的第二联“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则描绘出春江畔的芳草地、花林以及空中和汀岸的霜雪,一片幽静、恬淡、婉转的境界。

写意画

杨万里善于用水墨抒发感情,此诗亦然。他以一首诗的形式化作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写意画:长长的春江,涌动的波浪,漫天的月光,山林中的花朵、霜雪和白沙,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了诗意、充满了艺术魅力的壮丽画卷。

也正因如此,“春江花月夜”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日本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广泛传播。

名家点评

唐代李义山曾评价杨万里的诗:“古今奇特,一篇唤起五音,一片营造千象,每写一处如履薄冰,滴水漏泉,岿然独造,无世人得其法度。”可见杨万里的诗歌确实是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胡适也对杨万里赞誉有加:“他的诗可以说是一片雪花,一滴露珠,像没有人看过的一跃珠穆朗玛峰,在一个人人踩过无数的道路旁,清新可美的自由飞舞。”

结语

总的来说,杨万里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学的重要贡献。其文字情境优美、意境深远、气氛浓郁,颇具诗意,一直以来被中外文化爱好者所喜爱和传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