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流直下三千尺——赏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出自唐代李白的《庐山谣》中,描述了庐山飞流直下跌落山谷的壮观景象。而这句话在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形容事物的险峻和雄伟良辰美景。

庐山谣

李白的《庐山谣》诗篇长达五十多行,描绘了庐山山口、石门、芙蓉峡、涟漪滩等一系列景点的美景,但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却最为脍炙人口。

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诗歌中峭壁、云水、怒涛、崩崖等刻画手法,使得庐山桂林一带的壮美景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令人惊叹;画面生动,真实感十足。

成语的引申

“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形容山峰峭壁峻峭陡峭,而是类比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困难和险阻。它意味着在生活中遇到重重的阻碍时,要像瀑布那样勇往直前、乘势而上,方能攀登巅峰。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但是,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恰恰相反,要有明确的目标,坚韧不拔地向前。如此我们才能逐渐克服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观

庐山有“七十二峰”之称,而“飞流直下三千尺”脚下是庐山的最高峰鹅岭,位于第二十八个岛峰红蛟峰的北面,海拔1,474米。这里的瀑布自巨石口倾泻下来,流淌在峡谷中,水势磅礴,波涛汹涌,掀起千层浪花,仿佛一道银河从九天飞落而下。

飞流直下三千尺洒脱奔放,流波跌宕,如镜如玉,瀑布高悬山上,潭水清碧如镜,枯枝石岩中栖息着许多飞鸟和猴群。瀑布处,树林葱茏,蕨类丛生,春秋换色,每到傍晚,本来水凉的瀑布,更显得深邃沉静,搭配着五谷丰登的田野和壮美的山峦,令人陶醉。

结语

“飞流直下三千尺”不仅是李白诗歌里的一句诗,更是一个成语,它以壮观的庐山风景为依托,所引发的观感既形而上,又形而下,堪称美和旅游之间的一种交融,同时也以此来比喻人生中的一些困境。生命是如此宝贵,在游历人间时,能有这么美好的心情和处事的情操,也是一种幸事。